parent
2c72cb7f1d
commit
8d835451ef
@ -0,0 +1,87 @@ |
||||
--- |
||||
ServiceManager 的启动过程 |
||||
--- |
||||
|
||||
ServiceManager 是 Binder 进程间通信机制的核心组件之一,它扮演着 Binder 进程间通信机制上下文管理者的角色,同时负责管理系统中的 Service 组件,并且向 Client 组件提供获取 Service 代理对象的服务。 |
||||
|
||||
ServiceManager 运行在一个独立的进程中,因此,Service 组件和 Client 组件也需要通过进程间通信机制来和它交互,而采用的进程间通信机制正好也是 Binder 进程间通信机制。 |
||||
|
||||
ServiceManager 是由 init 进程负责启动的,而 init 进程是在系统启动时启动的,因此,ServiceManager 也是在系统启动时启动。ServiceManager 的入口函数 main 实现如下: |
||||
|
||||
```c++ |
||||
int main() { |
||||
struct binder_state *bs; |
||||
void *svcmgr = BINDER_SERVICE_MANAGER; |
||||
bs = binder_open(128*1024); |
||||
if(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(bs)) { |
||||
return -1; |
||||
} |
||||
svcmgr_handle = svcmgr; |
||||
binder_loop(bs, svcmgr_handler); |
||||
} |
||||
``` |
||||
|
||||
ServiceManager 的启动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:第一步是调用函数 binder_open 打开设备文件 /dev/binder,以及将它映射到本进程的地址空间;第二步是调用函数 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 将自己注册为 Binder 进程间通信机制的上下文管理者;第三步是调用函数 binder_loop 来循环等待和处理 Client 进程的通信请求。 |
||||
|
||||
ServiceManager 是一个特殊的 Service 组件,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与它对应的 Binder 本地对象是一个虚拟的对象。这个虚拟的 Binder 本地对象的地址值等于 0,并且在 Binder 驱动程序中引用了它的 Binder 引用对象的句柄值也等于 0。 |
||||
|
||||
接下来,我们就分别分析函数 binder_open、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 和 binder_loop 的实现。 |
||||
|
||||
#### 打开和映射 Binder 设备文件 |
||||
|
||||
函数 binder_open 用来打开设备文件 /dev/binder,并且将它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,它的实现如下所示: |
||||
|
||||
```c++ |
||||
struct binder_state *binder_open(unsigned mapsize) |
||||
{ |
||||
struct binder_state *bs; |
||||
bs->fd = open("/dev/binder", O_RDWR); |
||||
bs->mapped = mmap(...); |
||||
return bs; |
||||
} |
||||
``` |
||||
|
||||
当进程调用 open 函数打开设备文件时,Binder 驱动程序中的函数 binder_open 就会被调用,它会为当前进程创建一个 binder_proc 结构体,用来描述当前进程的 Binder 进程间通信状态。然后调用函数 mmap 将设备文件 /dev/binder 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,请求 Binder 驱动程序为进程分配 128K 大小的内核缓冲区。 |
||||
|
||||
打开了设备文件 /dev/binder,以及将它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之后,ServiceManager 接下来就会将自己注册为 Binder 进程间通信机制的上下文管理者。 |
||||
|
||||
#### 注册为 Binder 上下文管理者 |
||||
|
||||
ServiceManager 要成为 Binder 进程间通信机制的上下文管理者,就必须要通过 IO 控制命令 BINDER_SET_CONTEXT_MGR 将自己注册到 Binder 驱动程序中,这是通过调用函数 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 来实现的,它的定义如下: |
||||
|
||||
``` |
||||
int 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(struct binder_state *bs) |
||||
{ |
||||
return ioctl(bs->fd, BINDER_SET_CONTEXT_MGR, 0); |
||||
} |
||||
``` |
||||
|
||||
一个进程的所有 Binder 线程都保存在一个 binder_proc 结构体的成员变量 threads 所描述的一个红黑树中。 |
||||
|
||||
一个进程的所有 Binder 实体对象都保存在它的成员变量 nodes 所描述的一个红黑树中。 |
||||
|
||||
ServiceManager 返回到进程的用户空间之后,接着继续调用函数 binder_loop 来循环等待和处理 Client 进程的通信请求,即等待和处理 Service 组件的注册请求以及其代理对象的获取请求。 |
||||
|
||||
#### 循环等待 Client 进程请求 |
||||
|
||||
由于 ServiceManager 需要在系统运行期间为 Service 组件和 Client 组件提供服务,因此,它就需要通过一个无限循环来等待和处理 Service 组件和 Client 组件的进程间通信请求,这是通过调用函数 binder_loop 来实现的,如下所示: |
||||
|
||||
```c++ |
||||
void binder_loop(...) |
||||
{ |
||||
struct binder_write_read bwr; |
||||
for(;;) { |
||||
res = ioctl(bs->fd, BINDER_WRITE_READ, &bwr); |
||||
res = binder_parse(bs, ...); |
||||
} |
||||
} |
||||
``` |
||||
|
||||
在函数 binder_loop 中,循环不断使用 IO 控制命令 BINDER_WRITE_READ 来检查 Binder 驱动程序是否有新的进程间通信请求需要它来处理。如果有,就将它们交给函数 binder_parse 来处理,否则,当前线程就会在 Binder 驱动程序中睡眠等待,直到有新的进程间通信请求到来为止。由于该 binder_write_read 结构体中的输入缓冲区的长度为 0,因此,Binder 驱动程序的函数 binder_ioctl 在处理这些 IO 控制命令 BINDER_WRITE_READ 时,只会调用函数 binder_thread_read 来检查 ServiceManager 进程是否有新的进程间通信请求需要处理。 |
||||
|
||||
至此,ServiceManager 的启动过程就分析完了。为了方便接下来内容的描述,我们假设 ServiceManager 进程的主线程没有待处理的工作项,因此,它就睡眠在 Binder 驱动程序的函数 binder_thread_read 中,等待其他进程的 Service 组件或者 Client 组件向它发送进程间通信请求。 |
||||
|
||||
此外,从 ServiceManager 的启动过程可以知道,当一个进程使用 IO 控制命令 BINDER_WRITE_READ 与 Binder 驱动程序交互时: |
||||
|
||||
1. 如果传递给 Binder 驱动程序的 binder_write_read 结构体的输入缓冲区的长度大于 0,那么 Binder 驱动程序就会调用函数 binder_thread_write 来处理输出缓冲区中的命令协议; |
||||
2. 如果传递给 Binder 驱动程序的 binder_write_read 结构体的输出缓冲区长度大于 0,那么 Binder 驱动程序就会调用函数 binder_write_read 将进程需要处理的工作项写入到该输出缓冲区中,即将相应的返回协议写入到该缓冲区中,以便进程可以在用户空间处理。 |
Loading…
Reference in new issue